百姓问答

百姓问答 神经内科 抽动症
已解决

抽动症可以治愈吗

网友提问 浏览1016次 提问时间:2016-10-10 14:09 回答数量: 2
患者信息:男 11岁 病情描述:

抽动症能治好吗?

希望解决的问题:

抽动症的治疗方法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4255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建议:这是一功能性,迟发性脑病导致的抽动症,脑电图有异称功能性癫痫之早期,必须及早治疗营养神经,兴奋激活神经才能恢复最佳的神经功能获得早日康复。否则迟发器质性脑病则无完全康复机会。需帮助建议你做一脑磁共震检查发来为你指导。 儿童局部抽动症,也叫习惯性痉挛.心理学正式名称是暂时性抽动障碍.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抽动障碍类型.大多数为单纯的运动抽动.部位一般多见于眼肌,面肌,和颈部肌群,发声抽动如清嗓,咳声等.通常病程持续数月至一年.局部抽动症一般预后良好,抽动可随时间逐渐减轻或自行缓解.不可辱骂或责备孩子,或反复提醒矫正他的这个行为,这样做会加重病情.至于治疗:症状轻者,无须特殊治疗,严重或影响学习和生活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意见建议:

抽动可随时间逐渐减轻或自行缓解.不可辱骂或责备孩子,或反复提醒矫正他的这个行为,这样做会加重病情.至于治疗:症状轻者,无须特殊治疗,严重或影响学习和生活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杨晴晴 杨晴晴实习医生 爱心医生 回答时间:2016-10-10 向TA提问

Ta帮助了232

其他回答(1)

爱心医生医师 向TA提问

Ta帮助了2738

病情分析:\"  惯性抽动的病因较多。有的起始时,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引起;皱眉、皱额可因戴帽过小或眼镜架不适合引起;摇头或扭颈,可因衣领过紧等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动作本身虽已失去合理性,可是由于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兴奋灶,因而可反复出现抽动动作。此外模仿别人的类似动作、心理刺激和躯体性疾病,也可以诱发本病。常见的心理刺激因素有:   1.受惊吓,如突然受到狗的袭击,过马路时几乎被车压伤等。   2.慢性焦虑不快,如父母不和,父母长期生病,母亲又生了孩子,分散了对患儿的宠爱等。常见的躯体因素有: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及其他急性病症。   3.研究发现,严重感冒也可诱发抽动症。   【治疗】   1.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本病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无报道。神经阻滞多巴胺受体,从而控制抽搐等症状,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但其相应副作用较明显,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动作缓慢、肌张力增强、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影响继续治疗,同时服用安坦可减少副作用。吩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疗效亦可,有人认为症状控制及病情稳定方面不如前两药。抑制多巴胺合成及消耗多巴胺作用的药物四苯嗪在部分病人亦有较好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显。   传统的西医是使用兴奋剂类、抗精神失常类处方对小孩多动症和抽动症进行医治。众所周知这种方法见效虽快,却不能根治,副作用明显,且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病情会变得更加严重。长期使用,除了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影响骨骼生长和成长发育,还会把本来可能自愈的多动症演变成延续一生的精神恶疾。   2.MOGT生物治疗   “微创生物基因靶向治疗系统”(MOGT技术),该技术是应用特殊的基因蛋白植入器将人体治病的特殊生物蛋白(独特的晶体BFG)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特定生物磁场达到一定的临界值的环境下,植入患儿特定的部位,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免疫系统、调节内分泌等机体功能,使人体阴阳得到平衡,人体内环境得到了改善,病理信息得到抑制,损伤组织得以修复,促使身体恢复健康。   3.抽动症托管治疗   抽动症托管治疗是根据儿童心理意识与行为发育特征,及抽动症治疗的整体技术品质要求而将“门诊治疗、住院治疗、家庭治疗”三方完美结合起来,以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论证的绿色诊疗技术为信托,使抽动症患儿在院内通过一站式治疗定性后,再回家巩固到自然康复的一种复合型特色诊疗服务模式。   4.整体层疗   “整体层疗”体系是通过中医辨证诊治,采用传统药物结合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系统、综合推进治疗调理,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5.按摩法治疗抽动症   治疗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内关、神门、灵道、风池、太阳、率谷各1分钟;推小天心,清心经、肝经各300次,分推坎宫10次。用上法治疗21次,睡眠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0次,基本恢复正常。   (二)心里治疗   1.心理行为疗法   (1)消除诱因 短暂性抽动障碍中,特别是抽动时间不长的患儿,在行为约见中往往不难寻找出诱因。年幼儿童的诱因通常是看紧张的电视或录像节目、玩游戏机、耳闻目睹害怕的事物所致,因此,寻找诱因并消除它至关重要。   (2)详细分析心理因素 应对患儿病前的心理因素应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致病诱因,然后予以解决。年长儿童常因遭受意外,家庭冲突、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抽动。如各种矛盾的调整,家庭矛盾,父母、祖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和强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解决。如有学校因素,应与教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儿分析精神诱因,找出正确对待的办法。   (3)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 对患儿的父母说明此病的性质,不要惊慌失措,这样可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分关注所造成的强化作用。父母对抽动常常过于担忧,应使父母了解抽动发生的诱因,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学习和活动。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提醒。指责和给予过度的关注,因为这样使患儿更紧张,对抽动的控制不利,而是对患儿的抽动应采取不予理睬态度,可使症状逐渐消退。多数病人经过数月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帮助患儿消除诱因,提供一个良好而又宽松的家庭环境。   2.行为矫正   鼓励患儿自行控制抽动,采用正性强化的方法如奖赏其通过努力,克服并减少抽动,并且用放松的方法减少患儿的精神紧张,这对年幼儿童较为有效。\"

意见建议:鼓励患儿自行控制抽动,采用正性强化的方法如奖赏其通过努力,克服并减少抽动,并且用放松的方法减少患儿的精神紧张,这对年幼儿童较为有效。\"

回答时间:2016-10-10
抽动症 脑脓肿 脑梗塞 癫痫

抽动症一般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该问题还有7 个回答,点击查看

林永祥 主任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10-30

病情描述:同事每次看人眼睛都不停的眨,一开始被吓到了,以为她是故意这样,后来问其他人原来这是抽动症,我想替他问问抽动症是有什么引起的?怎样治疗?

医生建议:抽动症一般有以下因素: 遗传因素(10%): 家族中有患病史的,会使孩子发病的几率明显增高,而且抽动症的遗传方式是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 男孩比女孩的患病率高些。 感染因素(16%): 腮腺炎、鼻炎、各型脑炎、肝炎、咽炎、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水痘、严重的感冒等各种感染后,尤其链球 菌感染可能导致突发严重抽动。 围产期损伤(15%): 母亲在孕期间抽烟或有高热现象,或生产困难、产时窒息,剖腹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病史的儿童发病率 更高。 精神因素(15%): 忧伤、惊吓。情感激动。长期焦虑不安。学习负担过重,受惊吓、看惊险小说、电视及刺激的连环画等。 家庭因素(10%): 家长的关系紧张或者离异、经常训斥或者打骂孩子,对小孩管教过严,家庭环境不良等。 药源性因素(10%): 儿童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或者抗精神病药等。这也是抽动症有哪些易患因素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引起抽动症的病因

该问题还有6 个回答,点击查看

王期峰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10-28

病情描述:弟弟从小就患有抽动症,一直都没有正经看过治疗过,想问一下这个抽动症病因是什么?

医生建议:一般抽搐是由于发高烧引起的,这种症状是惊撅,也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小儿急惊风,这种症状是八岁以下儿童常见的急症之一,如果没有发烧也会抽搐就不好说了,有几种疾病可以出现这种症状,脑炎,脑发育畸形,癫痫,低血钙,如果脑电图正常以我个人的经验判断你的孩子是低血钙,去医院检查确诊一下,然后再对症治疗。

想了解一下什么事抽动症?

该问题还有6 个回答,点击查看

胡云帆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10-28

病情描述: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和另外一个小孩玩的真开心,突然的那个小孩就到了下来,感觉是小儿抽动症

医生建议:你好,这是一组发病于儿童期、原因未明的运动障碍,表现为反复、迅速、无目的、不自主的单一或多部位肌群收缩。抽动部位常见于面部,如挤眉、眨眼、口角抽动,肩部、上下肢体抽动,和不自主发声或骂脏话。可为简单的局部肌肉抽动,也可为复杂的不自主动作。常伴发注意缺陷、强迫观念和动作、自伤行为等症状。应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性肌阵挛等脑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抽动。此病治疗只有是慢慢的恢复。

抽动症怎么治疗?

该问题还有6 个回答,点击查看

向鸣倩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10-27

病情描述:弟弟的孩子才三岁,前几天还玩的好好地,之后突然倒地,被送到医院,医生说是先天性抽动症

医生建议: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本病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相关:遗传2.神经生化异常3.脑结构或功能异常4.心理因素5.免疫因素。本病临床特征是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一般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以面部肌肉的抽动最多,呈间断性,少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简单的发声抽动。随病程进展,抽动的部位增多,逐渐累及到肩部、颈部、四肢或躯干等部位,表现形式也由简单抽动发展为复杂抽动,由单一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发展成两者兼有,发生频度也增加。其中约30%出现秽语症或猥亵行为。多数患者每天都有抽动发生,少数患者的抽动呈间断性,但发作间隙期不会超过2月。病程持续迁延,超过一年以上,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很大。根据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对抽动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若患者因心理因素起病,则应积极去除心理因素。

孩子抽动症病情总是反复发作怎么办?

该问题还有4 个回答,点击查看

李季野 医师 爱心医生

回答于:2014-11-03

病情描述:孩子今年才十一岁,现在发病会出现吃提抽动,晚上睡觉会出现微微的喘息,去过西京医院,西安儿童医院,治疗不明显

医生建议:抽动症也是比较多见的疾病,主要还是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也是比较多见的疾病。建议你最好是再到医院神经科具体的咨询一下是比较好的,,看看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的?明确病因以后再做进一步的治疗。

精彩推荐